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AI教程资讯 正文

复旦博士写了130行代码,2分钟解决繁琐核酸报告核查

来源:互联网 发布时间:2025-01-06

2分钟,“啪的一下”。

800多人的核酸完成截图就审核完毕了。

这就是一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,在最近共同抗疫期间开发的一项小程序发挥的作用。

而且仅仅是花费1小时、130行代码的那种。

复旦大学官方对这个“抗疫利器”的评价是:

这位博士生的工作,也引来网友们的“膜拜”:

人民日报也对他的工作做出了评价,认为这波“操作火了”:

整件事的起因,是最近抗疫期间,复旦大学启动了常态化核酸筛查工作。

而“痛点”也随之而来。

也就是要核查每位学生“健康云”核酸完成截图,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。

但总的来说,这其实是一项重复性较高、单调且枯燥的工作:

而复旦的这位博士生,身为学院2019级信息1班辅导员,在此期间负责的正是这项工作。

于是,他便心生一计——

“搞个OCR识别代码”。

最初与学工同事分享这个想法的时候,同事还担心会不会太难了。

而他却回复说:

然后,1个小时过去了……

“我写好了”。

同事见状甚至感慨说“这就是博士吗”。

于是乎,他的代码程序就开始在自己的班级中“上岗”了。

在进行验证之后,这段程序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,甚至还发现了此前人工核查时没有发现的问题。

最重要的是,这项工作的速度有了大幅的提高。

例如原先要核查800张截图,几个工作人员要花费1个多小时,而现在,2分钟即可拿到结果!

至于原理,这位博士生谦虚地说“并不复杂”。

他所用到的技术主要是OCR (光学字符识别),代码语言则是Python。

根据复旦官方的介绍,这位博士生更具体的是用到了Python中的正则表达式。

正则表达式可以把想要的信息从OCR识别的文本中筛选出来。

最后还会汇总到一张Excel文件中,方便工作人员确认。

而且为了他为了方便不会编程的同事使用,还把程序进行了封装,只需要输入一行命令就可以使用了。

开发这项“抗疫利器”的博士生,是来自复旦大学的李小康。

有意思的是,他并非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而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。

其研究方向是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。

对于这项工作,他认为:

据复旦大学官方介绍,在不久之后,师生可以不再手动收集核酸截图,而是通过小程序直接上传图片了。

……

最后,引用李小康本人的话:

参考链接:

[1]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ogQcUAsZszW5HkYwYcV-w[2]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8u9JifKDlRDoz32-jZWQg[3]https://weibo.com/1726918143/Lnn2Ll7KZ?type=comment#_rnd1649380649145

相关信息
  • 全国AI企业50强北京占四成 昨天(8日),胡润研究院在亦庄发布《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》榜单,北京以20家企业上榜的成绩领先全国,占据50强企业四成。同日发布的《2024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》显示,上海、旧金山、北京位列全球瞪羚企

    AI教程资讯 01-15

  • 上海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 本报上海1月8日电 (记者田泓)上海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合作伙伴,会同各方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。日前,上海市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推进大会上,发布了上海市首批“模塑申城”行业应用示范基地和五大公共服务平

    AI教程资讯 01-15

  • 海信集团:重磅新品打头阵 积极拥抱AI技术变革 新年伊始,海信集团便在有着“科技春晚”之称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(CES)上,向全球用户发布了重磅产品,引发业界关注。 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,海信集团在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(CES)开幕前夕

    AI教程资讯 0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