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AI教程资讯 正文

抗震救灾别让AI造谣凑热闹

来源:互联网 发布时间:2025-01-14

AI造谣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,在消费公众情感的同时,也让社会信任成本陡然提升。

被压在地震废墟下的小男孩,居然是AI生成的图片。1月7日,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.8级地震,灾情牵动人心,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为灾民祈福。但与此同时,一些疑似虚假信息,比如AI生成的图片,正在造成广泛误导。

就像这个戴帽子的小孩被重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的图片,在某短视频平台,至少有10个以上账号发布,并和日喀则地震关联。其中一些获得好几万的转评赞,很多网友在追问小孩怎么样了。

而据新京报记者查证,上述图片系由AI工具创作,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,并声明是AI生成。

由此可知,这张图片并非为蹭灾情热度而创作,但多个账号却将其与日喀则地震进行关联,甚至都没有标记AI生成。这种做法,则是趁着公众关心灾情博关注,有故意误导之嫌。

报道中,除了这张图,还有一些地震相关图片,有的被作者标注了系AI创作,有的被平台标记为疑似AI创作,有的则没有任何提示,极可能造成事实混淆。

地震发生后,人们关注灾情和救援,最需要的是真实信息。无论使用AI生成相关灾情的图片视频,还是故意传播包括AI生成之类的虚假信息,不仅是给抢险救灾添乱,更有扰乱社会秩序之嫌。

事实上,每当有灾情出现,就总有人为了蹭流量,不惜编造各种谣言。当地在全力救灾之时,还要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核实相关信息,辟谣成本可想而知。同样,公众对造谣、传谣行为也深恶痛绝,尤其是涉及灾情的时候,广泛传播的不实信息,甚至有引发社会恐慌的风险。

如今,随着AI技术的进步,利用AI生成逼近真实的图片乃至音视频变得轻而易举,以至于“AI造谣”成了一种新的虚假信息传播形式,治理起来难度也更大。AI造谣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,在消费公众情感的同时,也让社会信任成本陡然提升。

可能有人觉得,只要不是自己编造、生成的,转发传播一下关系不大。其实不然,在网络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,而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,当是基本的媒介素养。具体到一条造谣传播链上,始作俑者、放任传播的平台以及转发的用户,没有一个是无辜的。

要知道,捏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,不论是否借助于AI,都可能涉嫌违法。若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更将面临严厉的刑事追责。

鉴于AI造谣具有门槛低、识别难等特点,治理虚假信息的手段也需进一步升级。对AI软件方来说,能否将AI生成标识强制标注,从源头减弱虚假信息的传播效果;对平台方而言,应落实把关责任,针对灾害事故,加强信息筛查,强化事后惩戒,不给造谣者侥幸脱责的机会。

总之,地震灾情紧急,抗震救灾才是主旋律,别让AI造谣来凑热闹。

相关信息
  • 全国AI企业50强北京占四成 昨天(8日),胡润研究院在亦庄发布《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》榜单,北京以20家企业上榜的成绩领先全国,占据50强企业四成。同日发布的《2024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》显示,上海、旧金山、北京位列全球瞪羚企

    AI教程资讯 01-15

  • 上海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 本报上海1月8日电 (记者田泓)上海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合作伙伴,会同各方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。日前,上海市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推进大会上,发布了上海市首批“模塑申城”行业应用示范基地和五大公共服务平

    AI教程资讯 01-15

  • 海信集团:重磅新品打头阵 积极拥抱AI技术变革 新年伊始,海信集团便在有着“科技春晚”之称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(CES)上,向全球用户发布了重磅产品,引发业界关注。 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,海信集团在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(CES)开幕前夕

    AI教程资讯 01-15